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知识课堂

土地纠纷维权难 记住这两个渠道 不怕基层推诿

发布时间:2025-10-15点击次数:

对老百姓来说,土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可遇到土地纠纷时,常碰到“村里推、乡镇拖”的情况——要么说“管不了”,要么一直“等消息”,让不少人觉得“没辙了”,只能自认倒霉。其实,法律早就为土地纠纷划定了明确的维权渠道,不是基层不管就没出路。只要找对负责的部门、按流程提交证据,就能推动纠纷解决,保住自己的合法土地权益。

一、首选渠道:找当地国土部门,专业管土地纠纷

土地纠纷的核心管辖部门,是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过去常称“国土局”,机构改革后多整合为自然资源部门)——这个部门的核心职责就是土地管理、确权登记、纠纷调解,遇到土地相关问题,找他们最对口,不会“找错门”。

1.线下直接反映:带齐证据,说明情况

去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反映问题时,关键是“准备充分”,避免跑空或因证据不足被拒绝。首先要整理好两类核心证据:

权益证明:比如土地确权证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等)、土地承包合同、宅基地审批手续,这些能直接证明你对争议土地享有合法权利;

纠纷证据:比如土地纠纷的现场照片(拍摄时要包含争议土地的位置、边界、现状,可标注周边参照物)、与对方的沟通记录(如微信聊天、通话录音,证明纠纷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村里或乡镇此前的处理意见(若有,可作为补充材料)。

到部门后,可直接找到“信访接待室”或“土地监察科/股”,提交书面的《土地纠纷情况说明》——说明里要写清你的姓名、联系方式、争议土地的具体位置(如“XX村XX地块”)、纠纷原因(如“被他人侵占”“确权有误”)、你的诉求(如“要求确认土地归我所有”“要求对方退还土地”),并附上证据复印件。工作人员会登记你的情况,出具《材料接收凭证》,并告知后续处理期限(通常会在15-60日内给出初步答复)。

如果担心“不会写说明”,也可以口头向工作人员陈述,由他们记录整理,但建议尽量提交书面材料,避免后续因“表述不清”产生误解。

2.为什么找国土部门最有效?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两大优势:一是“专业权威”,他们掌握土地确权的原始档案、规划图纸,能快速核查争议土地的权属情况,判断谁对谁错;二是“有执法权”,如果核查后发现对方确实侵占你的土地,或存在违法占地行为,部门可依法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对方退还土地;若对方拒不配合,还可联合乡镇政府、公安等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确保你的权益落实,这是村里、乡镇通常不具备的执法能力。

二、补充渠道:国家信访局线上平台,向上反映促解决

如果觉得线下跑部门麻烦,或担心“地方保护”导致当地部门不作为,还可以通过“国家信访局官方平台”线上反映问题——这个渠道能直接把你的情况提交到上级部门,通过“上级施压”推动基层解决,避免问题在当地“卡壳”。

国家信访局平台的核心作用是“层级监督”——你的诉求提交后,会由国家信访局转交给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或政府,要求他们“限期办理、反馈结果”,并对办理过程进行监督。基层部门面对上级的督办,会更重视,不会像之前那样“拖延不办”。

需要注意的是,线上反映要“如实填写”,不能虚构事实、夸大纠纷(否则可能影响受理);同时,同一纠纷不要重复提交(多次提交可能被判定为“重复信访”,反而影响处理效率),耐心等待平台反馈即可。

三、关键提醒:别放弃,按流程来,权益能保住

遇到土地纠纷,基层不管确实容易让人焦虑,但一定要记住“别放弃”——土地权益关系到长远利益,只要按正确的渠道和流程维权,早晚会有说法。

1.不要“越级乱找”,按渠道逐步来

虽然可以向上反映,但不建议“跳过当地部门直接找省级、国家级部门”——根据信访条例,信访事项通常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是第一责任单位,先找他们处理,若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再通过国家信访局平台申请复查、复核,这样更符合流程,也能避免因“程序不符”被驳回。

2.保存好所有凭证,避免证据丢失

无论是线下提交材料的《接收凭证》,还是线上信访的“信访编号”“办理进度截图”,都要妥善保存——这些是证明你“依法维权”的记录,若后续需要进一步反映或走法律程序,都是重要的证据。

3.耐心等待,不采取极端方式

土地纠纷的处理需要时间(比如核查档案、现场调查、调解协商都需要周期),不要因为“短期内没结果”就采取堵门、闹事等极端方式——这些行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只要按流程走,部门就有义务给出处理结果,你的合法权益也会得到法律保护。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遇到纠纷别慌、别退,记住“找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线下反映,用国家信访局平台线上补充”这两个渠道,带齐证据、按流程来,就不用怕基层不管,也能稳稳守住自己的土地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