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
2018 年,四川省某县一座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水电站被当地政府认定为非法审批项目,政府要求该电站拆除电机和机房设施,但始终未给予任何补偿。此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水电站退出工作中,2018 年遗留的补偿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电站长期面临设备拆除损失、经营中断损失却得不到合理赔偿,运营陷入困境。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电站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石磊律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长达数年的补偿难题。
律师介绍:
石磊律师
法学硕士,现任翰汇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在科研、案件实务、教学方面均有力作。擅长土地征收诉讼、企业关停诉讼、违法建设理论与实务、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交叉解决等各类案件。
案件难点:
1. 法律关系模糊,环保关停与项目非法审批的双重属性导致补偿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部门之间易出现推诿现象。
2. 时间跨度长,2018 年事件距今已久,部分证据可能缺失,且政策环境变化增加维权难度。
3. 行政阻力大,政府前期对补偿问题消极应对,后续推进补偿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如何推动责任部门主动履行补偿义务成为关键挑战。
承办亮点:
精准定位责任,奠定维权基石:石磊律师首先通过深入研究项目审批文件与环保政策法规,精准锁定了县发改局为补偿义务主体,为后续的维权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法律博弈铺平了道路。
多程序联动,构建维权网络:在明确责任主体后,石磊律师迅速行动,向发改局提出了补偿申请。面对申请未得有效回应的情况,他果断启动了行政复议程序,紧扣《行政许可法》与《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条款,详细阐述电站因政策调整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有力论证了发改局应履行的补偿职责。
积极沟通政府,强化维权效果:除了法律程序上的努力,石磊律师还积极与县政府沟通,说明补偿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维权的力度,还促使县政府责令发改局对补偿事宜作出处理。
案件结果:
在石磊律师的不懈努力下,县发改局与电站委托人签订补偿协议,困扰电站多年的补偿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一结果不仅为电站弥补了因环保关停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其能够妥善处理因关停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价值总结:
本案的成功处理,彰显了专业律师在环保关停补偿纠纷中的关键作用。石磊律师通过 “法律关系精准剖析 - 行政程序有效运用 - 多方沟通积极协调” 的综合维权模式,为类似因政策调整导致的企业关停补偿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案件表明,在面对责任主体不明、行政推进困难的复杂问题时,律师需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敏锐的政策解读能力和高效的沟通协调技巧。
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