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
2014年,当事人与黑龙江某市一开发商达成土地转让协议:当事人将自有地块出售给开发商用于商业开发,约定土地转让金1000万元,开发商先行支付200万元定金,当事人随即交付地块。按约定,开发商需在向当地市发展和改革局完成工程项目立项备案后,陆续办理规划、用地、环评、消防、招投标等全套手续,方可开工建设。但开发商在仅完成立项备案后,未履行后续手续便擅自开工,并在当事人交付的地块内预埋光缆,严重违反协议约定。更令当事人意外的是,开发商非但未纠正违约行为,反而率先提起诉讼,要求当事人返还200万元定金。因证据梳理不足、对案件核心争议点把控不到位,当事人在一审、二审及再审程序中均败诉,抗诉申请亦未获支持。最终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当事人不仅需返还200万元定金,还需承担诉讼费、滞纳金等共计60余万元,名下财产被查封,正常经营陷入停滞。走投无路之下,当事人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李函哲律师代理,寻求破局之道。
律师介绍:
李函哲律师
深耕行政诉讼领域多年,经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总量二百件以上,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法律功底深厚,责任感强,曾就职于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擅长领域:行政纠纷、民事纠纷。
执业理念: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
案件难点:
1. 程序穷尽,翻案难度极大:当事人已历经一审、二审、再审及抗诉程序,均以败诉告终,司法程序基本穷尽,若直接针对原审判决申请再审或申诉,缺乏新证据支撑,成功概率极低,且耗时漫长,无法解决当事人当下被执行的紧急困境。
2. 执行压力紧迫,当事人经营濒危:案件已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当事人财产被查封,需支付的 260余万元,远超其短期偿债能力,若不能快速解决执行问题,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业的风险,时间成本成为关键制约因素。
3. 案件关联复杂,核心争议难聚焦:本案涉及“土地转让协议违约”“定金返还”“非法施工预埋光缆”三个核心问题,原审仅聚焦“定金返还”,未审查开发商未办手续、擅自施工的违约事实。如何将“预埋光缆的妨碍行为”与“执行案件”关联,找到新的维权突破口,成为本案关键难点。
承办亮点:
李函哲律师团队以“解决执行紧急需求”为核心,制定“另诉破局+调解整合”的策略,精准切入案件关键矛盾:
另辟蹊径,以“排除妨碍”诉讼打开缺口:律师团队经分析认为,开发商未办手续擅自预埋光缆的行为,已构成对当事人土地使用权的侵害(虽地块已交付,但开发商未完成后续手续,土地使用权未完全转移),遂决定不纠缠原审判决,而是针对“预埋光缆”提起排除妨碍诉讼。此举既避开原审程序的不利局面,又能将开发商的违约事实置于新的司法程序中审查,为后续谈判创造筹码。
关联原审,提交新证据揭示案件全貌:在排除妨碍诉讼中,律师团队同步向法官披露原审案件的关键疏漏:提交当事人与开发商的沟通录音、当地行政部门出具的“开发商未完成规划审批”的证明材料,明确指出原审未审查开发商违约在先的事实,论证“定金返还判决存在基础事实遗漏”。此举虽未直接要求撤销原审判决,却让法官全面掌握案件背景,为后续调解奠定基础。
借力调解,整合执行与另诉案件达成共赢:考虑到当事人的执行紧迫性,律师团队主动向法院申请调解,提出“以排除妨碍诉讼的解决方案,同步化解执行案件”的思路:若开发商同意降低执行金额、配合解封当事人财产,当事人可放弃排除妨碍的诉求,不再追究开发商非法施工的责任。同时,律师多次与法官、开发商沟通,强调“开发商未办手续施工存在行政风险,若案件继续推进,可能面临行政部门处罚”,最终促成法官居中协调,推动双方就执行问题重新协商。
案件结果:
本案通过“另诉+调解”的组合策略,实现了当事人的核心诉求,有效化解执行危机:
执行和解大幅减损:在法官主持下,当事人与开发商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当事人仅需向开发商返还130万元,较原执行金额260余万元减少50%,大幅减轻经济压力。
财产解封恢复经营:和解协议签订后,法院立即解除对当事人名下财产的查封,当事人企业恢复正常资金流转,避免了停业风险。
价值总结:
当司法程序穷尽、执行压力紧迫时,切勿陷入“必须翻案”的执念,应优先解决“财产查封、资金链断裂”等紧急问题。本案中,当事人若坚持翻案,可能错过企业存续的关键时机,而“另诉破局+调解减损”的路径,既实现了减损目标,又保住了企业经营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