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经典案例

成果 | 集体土地补偿纠纷 律师调解助力村民成功获得补偿款

发布时间:2025-11-05点击次数:

案情简介:

在云南省某县的一个村庄,土地权属问题从1980年便埋下伏笔。当时全村按人口划分为两个村民小组:一组有40余户,二组有60余户,总计109户。分地时,因条件有限且村民法律意识薄弱,未办理正式的土地确权登记,仅靠老一辈人口头协议划分管理范围 —— 约定“道路以上的土地归二组管理,道路以下的土地归一组管理”。此后数十年,两组村民按此口头约定使用土地,未发生明显纠纷。2022年,当地乡政府为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对该村200余亩土地实施征收。征收补偿款很快拨付至乡镇政府,但在款项分配阶段,一组村民突然推翻数十年的口头约定,以“土地未确权、口头协议无效”为由,拒绝将二组管理范围内土地对应的补偿款分配给二组。这一决定让二组60余户村民陷入困境,多年使用的土地面临“被征收却拿不到补偿”的局面。为维护集体权益,二组村民共同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邹富丞律师介入维权。

邹富丞律师接案后,首先梳理案件核心矛盾:一是土地无书面确权文件,仅靠口头协议界定归属;二是征收补偿款已到位,但分配主体(乡镇政府)因两组争议不敢发放;三是一组态度坚决,拒绝协商,常规沟通难以推进。基于此,律师制定了“先固定证据,再通过行政程序推动调解”的维权策略。


律师介绍:

邹富丞律师

从事法律行业多年,接触过众多行政案件、民事合同纠纷等案件。针对行政复议、听证、行政处罚案件有过深入了解,始终坚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理念,努力办好每一个案件,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坚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完善办案思维,最大程度实现业主诉求。


案件难点:

1. 土地权属证明难,口头协议效力存疑:案件核心症结在于土地未确权,唯一依据是数十年前的口头协议。既无书面合同、分地记录,也无村委会存档文件,一组以“口头协议无法律效力”否认二组的土地使用权,律师需找到间接证据佐证口头协议的真实性与履行情况,否则难以界定补偿款归属。

2. 村民益冲突激烈,协商基础薄弱:补偿款涉及两组109户村民的切身利益,一组认为“未确权即归集体共有,应按户数均分”,二组则主张“按历史管理范围分配”,双方各执一词,多次私下协商均以争吵告终,甚至出现肢体冲突风险,缺乏平和的协商氛围。

3. 行政部门协调难,款项发放陷入僵局:乡镇政府虽持有补偿款,但因两组争议未解决,担心发放不当引发信访或诉讼,始终采取“观望态度”;县政府与州司法局虽有协调职责,但涉及村民集体纠纷,需平衡各方利益,协调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承办亮点:

信息公开破局,固定补偿款与土地关联证据:邹富丞律师首先指导二组村民向乡镇政府、自然资源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调取《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土地征收范围红线图》《补偿款拨付凭证》等文件。通过红线图与二组村民提供的“历史耕种记录、农具存放位置、邻里证言”对比,清晰证明“被征收的200余亩土地中,有130余亩位于二组长期管理的‘道路以上’区域”,间接佐证了口头协议的履行事实,为后续主张补偿款提供关键依据。

行政复议施压,推动多部门介入协调:针对乡镇政府“不分配、不答复”的消极态度,律师协助二组村民向县政府提起行政复议,主张“乡镇政府未依法对补偿款进行分配,属于行政不作为”。同时,多次前往县政府、州司法局沟通,提交证据材料并说明案情,强调“若长期拖延,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促使上级部门重视并牵头组织协调。

复议调解会定纷,实现利益平衡与纠纷化解:在律师的推动下,州司法局与县政府共同组织召开“行政复议调解会”,邀请两组村民代表、村委会负责人、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参会。调解会上,律师先以信息公开获取的证据为基础,论证二组对涉案土地的历史管理权;再从“邻里和谐、长期共处”的角度,提出“按土地管理范围分配补偿款,同时预留部分资金用于村集体公共设施”的方案,既保障二组核心权益,也为一组保留一定集体利益。最终,该方案得到双方认可,避免案件陷入长期诉讼。


案件结果:

经过多轮协调与调解,在复议调解会现场,二组村民与一组村民代表、县人民政府达成一致,签订《土地征收补偿协议书》。协议明确约定:县人民政府向二组村民支付土地征收补偿款约263万元,对应二组长期管理的130余亩土地;对于剩余存在轻微争议的土地,约定由村委会牵头,联合自然资源局进行实地勘测后,再按勘测结果明确权属与补偿分配方式。二组村民对邹富丞律师的工作高度认可,多次表示“若没有律师帮忙,我们可能连一分钱都拿不到,感谢律师帮我们守住了集体财产”。目前,剩余争议土地的勘测工作已启动,案件后续进展在律师的协助下有序推进。


价值总结:

本案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历史遗留未确权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路径 —— 当土地无书面确权文件、仅靠口头协议管理时,律师可通过信息公开固定土地征收与补偿款证据,借助行政复议推动多部门协调,最终以调解方式平衡各方利益,避免矛盾激化。

01.jpg

02.jpg

微信图片_2025-11-07_160700_1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