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31
点击次数:
案情简介:
本案聚焦湖南省某集团涉嫌刑事犯罪案件,该集团被指控犯有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隐匿会计账簿罪三项罪名,众多受害人因该集团的违法犯罪行为遭受财产损失。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害人共同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介入维权,其中周盼盼律师接受被害人专项委托,以被害人代理人的身份全程参与案件诉讼流程。2025年10月,该案依法进入庭审阶段。与常规案件不同,本次庭审未设置庭前会议,采用效率更高的分组质证模式,庭审时间长达10.5小时。庭审过程中,律师不仅代表被害人全面发表代理意见,还提交了委托人补充的证据材料,用于明确受害人的实际受损金额;同时针对被告人的当庭陈述进行精准提问,进一步厘清案件关键事实,并与检察官保持密切配合,确保被害人的诉求与案件事实充分传递至庭审环节。
律师介绍:
周盼盼律师
法学双学位,2018年起参加法律工作,曾就职于能源公司和影视传媒公司,具备多年的企业法务工作经验。现为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擅长领域:刑事金融案件刑民交叉领域,土地征拆、商品房买卖、民商事、行政诉讼法律服务。
案件难点:
1. 受损金额核实难度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受害人数量多、损失构成复杂,且本案中审计报告认定的数额与部分委托人实际损失存在偏差,需逐一比对材料,既要确保数据准确,又要及时与法院、委托人同步信息,沟通成本与核实难度较高。
2. 庭审节奏把控挑战高:本案未设置庭前会议,直接进入分组质证环节,且庭审时间长,涉及三项罪名的证据材料繁杂。律师需在高强度庭审中快速梳理关键证据、精准回应质证争议,同时针对被告人陈述提出有效提问,既要维护单个被害人权益,又要兼顾全体受害人的共同诉求,对庭审应变能力与专业储备提出极高要求。
3. 追赃挽损基础薄弱:该案中,涉案集团的资产状况、资金流向尚未完全明晰,且后续需通过刑事谅解、追究关联人员责任等方式推进追损,而关联责任主体的认定、涉案财产线索的梳理均需额外调查取证,进一步增加了维权工作的复杂性。
承办亮点:
庭审全程精准发力,构建被害人维权防线:针对“无庭前会议”的庭审安排,律师提前梳理委托人证据链,将补充证据按“损失构成、资金流向、犯罪关联”分类整理,确保分组质证时高效呈现;当庭提问环节聚焦“被告人对集资款用途的说明”“资金损失与犯罪行为的直接关联”等核心问题,避免庭审焦点偏离;同时主动配合检察官核实案件事实,形成“控方+被害人代理人”的协同效应,强化维权力度。
庭后精准纠错,保障损失认定公平:发现2位委托人的金额认定误差后,律师主动与法官沟通误差成因(如审计报告遗漏部分转账记录),并提供委托人补充的银行流水作为佐证,推动法官认可重新核实调整的必要性,切实解决被害人损失认定不准确的核心顾虑,体现对个体权益的细致维护。
多维度推进后续工作,形成维权闭环:律师同步布局后续维权,一方面推进刑事谅解沟通,为受害人争取额外补偿可能;另一方面制定清晰的后续计划,既通过追究关联责任查清案件全貌,又通过梳理财产线索为后续资金追回打基础,实现“庭审维权+庭后追损”的无缝衔接。
案件结果:
截至目前,本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一,庭审环节中,律师通过发表代理意见、提交补充证据、当庭提问等动作,有效维护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受害人的受损情况与诉求得到法院重视;其二,针对2位委托人的金额认定误差问题,法院已同意与相关委托人核实后调整认定金额,为后续损失赔偿的精准性提供保障;其三,各委托人对律师在庭审及庭后开展的各项工作均表示充分认可,对“及时同步进展、主动解决问题”的服务态度与专业能力予以高度肯定;其四,刑事谅解沟通与后续工作计划正有序推进,为案件最终实现“事实查清、损失挽回”奠定基础。
价值总结:
在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中,被害人代理人不仅能通过庭审中的专业操作(质证、提问、发表意见)维护受害人诉讼权利,更能通过庭后的精准核对(金额误差)、主动沟通(谅解、追损),解决“个体诉求被忽视、损失认定不精准、追赃挽损无方向”的常见痛点。同时,本案中律师“庭审与庭后并重、维权与追损同步”的思路,也为类似案件的被害人代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助力更多受害人在复杂的刑事诉讼流程中,切实维护自身合法财产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