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知识课堂

别让维修基金成 “糊涂账”

发布时间:2025-07-25点击次数:

“买房时交了一笔‘维修基金’,到底是干嘛的?” 不少业主交完钱就抛之脑后,直到电梯停运、屋顶漏水,才发现账户里的钱早已不翼而飞。这笔按房屋面积缴纳、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资金,本是小区公共设施的 “救命钱”,却常因业主疏忽变成物业公司的 “唐僧肉”。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提醒:维修基金不是 “一交了之”,学会监督才能守住这笔 “养老钱”。

一、维修基金:小区的 “公共救命钱”

维修基金全称为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简单来说,就是小区的 “医保基金”—— 当电梯坏了、外墙渗水了、水泵故障了,不用业主再掏钱,从这笔钱里支付。

这笔钱的缴纳标准通常为每平方米几十元到一百多元,比如一套 100 平方米的房子,可能要交 1-2 万元。缴纳时间一般在首付时或交房前,由开发商代收后存入政府指定的专用账户,所有权归全体业主共有,物业公司只是代管。

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维修基金的使用范围有明确规定:

共用部位:屋顶、外墙、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共用设施设备:电梯、消防设施、给排水管道、路灯、化粪池等。

二、物业公司的 “套钱套路”:小心这些猫腻

近年来,维修基金被挪用、套取的案例频发,物业公司的手段主要有三类:

(一)虚报维修项目

明明只是电梯例行保养,却按 “更换核心部件” 申报;外墙仅需局部修补,却谎报 “整体翻新”。某小区物业虚构 “水泵更换” 项目,伪造维修合同套取资金 5 万元,直到业主发现水泵仍在使用才东窗事发。

(二)虚增材料费用

将普通涂料按进口材料报价,把市场价 200 元的阀门写成 500 元。有业主发现,物业维修公示的 “不锈钢水管” 单价是市场价的 3 倍,仅这一项就多花了 2 万元维修基金。

(三)伪造业主签名

维修基金使用需经业主表决(通常需占总人数 2/3 以上的业主同意),部分物业公司伪造签名 “闯关”,擅自挪用资金。

三、业主如何监督:三步守住维修基金

(一)定期查账,掌握资金动向

维修基金的每一笔支出都应公开透明,业主有权通过三种方式查账:

  • 要求物业公司公示年度维修基金使用明细(含项目、金额、发票编号);

  • 登录当地住建局官网或 “维修资金管理系统”,输入小区名称即可查询账户余额和流水;

  • 委托业主委员会向专户管理银行申请查询,银行有义务提供对账单。

(二)紧盯使用流程,拒绝 “暗箱操作”

维修基金的使用有严格流程,任何一步缺失都可能有问题:

  • 立项:维修项目需经业主委员会或居委会确认,避免 “无中生有”;

  • 表决:超过 2/3 的业主签字同意才能启动(二手房业主尤其要注意,原业主未参与的表决无效);

  • 公示:维修方案、预算、施工单位等需在小区公告栏公示 7 天以上;

  • 结算:凭正规发票报销,且发票需注明维修内容、数量、单价。

发现物业公司跳过任何环节,可立即向住建局投诉,要求暂停使用维修基金。

(三)发现问题及时维权,别等钱花光

一旦发现维修基金被挪用或滥用,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 向住建局物业科举报,要求责令整改并追回资金(行政部门对维修基金有监管责任);

  • 由业主委员会代表全体业主起诉物业公司,要求返还资金并赔偿损失;

  • 若涉及伪造签名、虚报金额达 3 万元以上,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

四、二手房业主:别让前任的疏忽坑了你

买二手房时,很多人忘了查维修基金,结果接手后发现账户余额为零,或存在历史挪用问题。过户前务必:

  • 要求原业主提供维修基金缴纳凭证,到住建局核查账户余额;

  • 查看小区近 3 年的维修基金使用公示,确认无违规支出;

  • 在购房合同中约定 “若存在维修基金被挪用,原业主需承担赔偿责任”。

维修基金关系到每个业主的切身利益,电梯能否运行、屋顶是否漏雨、管道是否通畅,都依赖这笔钱的合理使用。物业公司的代管权不等于支配权,业主的疏忽才是资金流失的最大漏洞。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提醒:从定期查账到参与表决,从监督公示到及时维权,每一步都是在守护自己的居住品质。记住,维修基金不是 “糊涂账”,你的关注和行动,才是让小区长治久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