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知识课堂

买房遇 “阴阳合同”?别贪小利踩大坑 这样维权更靠谱

发布时间:2025-09-18点击次数:

买房时,开发商一句“签两份合同,能少交不少税”,让不少人动了心。可这看似“占便宜”的操作,背后藏着巨大的风险——所谓的“阴阳合同”,不仅可能导致房产证办不下来,还会让购房者陷入“维权难”的困境。今天就把阴阳合同的坑、维权的招儿讲清楚,帮大家避开陷阱,守住辛苦攒下的购房钱。

一、先认清:什么是“阴阳合同”?坑在哪?

所谓“阴阳合同”,是开发商为了偷税漏税,让购房者签订的两份内容不一致的购房合同:“阳合同”是低价格的虚假合同,用于在住建部门备案、办理网签,目的是减少税费缴纳;“阴合同”是反映真实交易价格的合同,由买卖双方私下留存,但通常不备案,甚至不给购房者开具对应金额的发票。

这种操作的坑,藏在“看似省钱”的背后:

一是房产证办理难。备案的“阳合同”价格低于实际成交价,可能导致房屋评估价值与备案价格不符,住建部门和不动产登记中心会以“合同价格异常”为由,拒绝办理房产证;即便勉强通过备案,后续办理过户时,也可能因价格不一致被要求补缴税费,否则无法领证。

二是维权缺乏“硬证据”。“阴合同”未备案,法律效力较弱,一旦开发商反悔(比如否认真实成交价、拒绝履行合同义务),购房者手里的“阴合同”可能因未备案、无发票等问题,难以被法院认定为有效证据;而“阳合同”的虚假价格,又不能反映真实交易,购房者很容易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境地。

三是税务风险转嫁给购房者。开发商通过“阴阳合同”偷税漏税,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出,除了开发商会被处罚,购房者可能因“参与虚假合同”被要求补缴相应税费,甚至承担连带责任,原本想“省税”,最后反而要多花钱。

二、遭遇“阴阳合同”?两步走,依法维权

如果已经不小心签了“阴阳合同”,或是发现开发商正诱导自己签,别慌,按这两步走,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维护权益:

第一步:向税务部门举报,打击开发商偷税行为

开发商签订“阴阳合同”的核心目的是偷税漏税,这已经违反了《税收征收管理法》。购房者可以携带相关证据,向房屋所在地的税务部门(税务局稽查局)举报:

  • 举报时需准备的证据:“阳合同”(备案合同)和“阴合同”(真实合同)的复印件,两者价格不一致的对比说明;购房款支付凭证(银行转账记录、开发商出具的收据,尤其是能证明真实成交价的付款记录);与开发商沟通“阴阳合同”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需体现开发商诱导签合同、拒绝开发票等内容)。

  • 税务部门的处理:接到举报后,税务部门会对开发商进行税务稽查,核实其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若查实,会责令开发商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对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税务举报,既能给开发商施压,也能为后续维权收集官方认定的“偷税证据”。

第二步:向法院起诉,确认真实合同效力并索赔

若因“阴阳合同”导致房产证办不下来,或开发商拒绝履行真实合同约定(如拖延交房、拒绝承担保修责任等),购房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明确权利:

  • 诉讼核心诉求:一是请求法院确认“阴合同”(真实交易合同)有效,认定“阳合同”(备案虚假合同)中关于价格的条款无效;二是要求开发商按照真实合同履行义务,如配合办理房产证、开具足额发票;三是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如因无法办理房产证导致的租房费用、维权产生的律师费、交通费等)。

  • 关键证据准备:除了两份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外,还可提交其他购房者的证言(若有多名业主遭遇同样问题)、开发商的宣传资料(若宣传内容与真实合同一致)等,形成完整证据链,证明“阴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阳合同”仅为偷税目的签订。

法院审理时,会根据“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原则,结合证据认定真实交易价格,通常会支持购房者确认真实合同效力、要求开发商履行义务并赔偿损失的诉求。

三、核心提醒:别贪小利,拒绝“阴阳合同”是最好的预防

其实,应对“阴阳合同”,最好的办法是从源头拒绝——不要被开发商“少交税”的说法诱惑,坚守“签订一份真实、备案、合法的购房合同”的底线:

  • 签合同前,明确要求开发商按照真实成交价签订合同,并承诺开具足额发票,将“按真实价格备案”“及时开具发票”“按时办理房产证”等内容写入合同条款,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如开发商未按约定办理,需按日支付违约金)。

  • 签合同时,仔细核对合同中的价格、房屋信息、付款方式等条款,确保与双方协商一致,避免合同中出现“阴阳”条款;合同签订后,要求开发商立即办理网签备案,并查询备案信息,确认备案价格与合同一致。

  • 付款时,务必将购房款转入开发商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避免转入私人账户,并要求开发商出具与付款金额一致的正式发票(而非收据),做到“钱、票、合同”三者统一,从根本上杜绝“阴阳合同”的可能。

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房产证是房子“合法身份”的证明。“阴阳合同”看似能省一点税费,却可能让购房者面临“钱房两空”的风险。遇到开发商诱导签“阴阳合同”,要果断拒绝;若已陷入纠纷,就按“举报税务+法院起诉”的步骤维权。记住,合法合规的交易,才是对自己权益最有效的保障,别因小失大,让辛苦买的房子变成“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