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
安徽省某市某石灰窑厂因未办理用地及建设手续,于2021 年被区政府实施断电措施。事实上,窑厂断电前正处于技术改造阶段,并未正常经营。当事人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徐瑞律师维权,主张区政府断电行为违法并申请国家赔偿。然而,案件面临重大困境:当事人自述所有交易均为现金形式,无法提供任何损失证据,导致维权初期陷入 “无据可依” 的被动局面。徐瑞律师团队接受委托后,围绕断电程序合法性与损失关联性展开诉讼,历经近十次庭审,最终推动法院作出赔偿判决。
律师介绍:
徐瑞律师
自研究生期间,专注行政法领域的理论学习,法律功底深厚。办理实习后,参与办理了大量的征地拆迁、环保关停、土地纠纷、商品房集体纠纷等行政类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专业严谨,敬业负责,思维缜密,能够从实际维权效果出发运用多元化维权策略实现当事人合法利益的最大化。
案件难点:
1.证据链严重缺失:当事人无法提供正规的财务账册、交易合同、支付凭证等关键证据,损失金额缺乏直接证明材料。鉴定机构因无鉴定基础材料多次退案,导致损失量化成为本案最大障碍。
2.行为合法性争议:区政府以“无手续违规生产” 为由断电,但窑厂处于技改而非生产状态,需论证断电措施是否符合 “比例原则”,即行政机关是否采取最小侵害手段实现管理目的。
3.因果关系证明困境:当事人主张断电导致技改停滞引发损失,但技改与经营收益的关联性、断电与损失的时间间隔等均需通过间接证据推导,因果关系证明存在逻辑断层。
4.司法裁判尺度把握:国家赔偿案件中,法院通常要求原告对损失承担初步举证责任。本案原告举证能力严重不足,需说服法院突破“完全举证” 要求,基于行政机关的程序违法性合理推定损失。
承办亮点:
程序违法性优先突破:徐瑞律师聚焦区政府断电程序的合法性审查,通过先起诉恢复供电,在诉讼中固定政府违法断电的证据,并指出其未履行听证、催告等法定程序,直接认定断电行为违法,为本次国家赔偿请求奠定法律基础。
损失推定的多维论证:行业惯例参照——收集安徽省同类石灰窑厂技改期间的平均投入与预期收益数据,以行业标准构建损失计算模型;行政机关反证责任——主张行政机关若认为损失不合理,需提供窑厂实际经营状况的反证,倒逼对方承担部分举证责任;公平责任原则援引——结合《国家赔偿法》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的立法目的,强调在证据缺失时应作出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推定。
庭审策略的持续性调整:面对多次鉴定退案,徐律师转变思路,从“精确计算损失” 转向 “合理范围主张”,通过人证、设备购置凭证复印件(虽无原件但可一定程度证明技改投入)等材料,构建“最低损失基准”,争取法院自由裁量空间。
案件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区政府断电行为程序违法,虽当事人无法提供直接损失证据,但结合行业数据及技改合理性,酌情判定赔偿66.3 万元。当事人表示,虽与最初预期存在差距,但鉴于自身举证能力限制,认可法院判决结果。
价值总结:
本案探索出“程序违法推定损失” 的裁判路径,明确在原告因客观原因无法举证时,法院可结合行政机关过错程度、行业合理标准等综合判定赔偿金额,为类似证据缺失案件提供重要参考。徐瑞律师通过 “程序优先、多维推定、案例支撑” 的策略组合,在证据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实现赔偿突破,证明专业律师可通过法律技术弥补当事人举证短板,最大化维护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