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
2006年,委托人受当地区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与工厂所在地镇政府签订租地合同,在该地块上建设厂房用于工业生产。此后多年,委托人一直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并全面履行合同其他义务。2022年8月,委托人的厂房被强制拆除。为维护合法权益,委托人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张大伟律师介入维权。维权初期,委托人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但法院以厂房系违法建筑为由,仅判决赔偿八万余元,远低于实际损失。随后,张大伟律师调整维权策略,以2006年签署的租地合同无效为由提起民事诉讼。
律师介绍:
张大伟律师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执业以来,凭借其丰富的维权经验,精深的律师技巧,卓越的见地,极富创造力的思路,以及与生俱 来的正义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集体维权的研究,长期研究企业拆迁和环保法律问题。张大伟律师与团队始终专业致力于企业征收、房屋拆迁、征地法律实务,代理全国各地案件130余件, 竭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在拆迁、环保维权领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案件难点:
1. 行政赔偿诉讼初期失利:首次行政赔偿诉讼中,法院以“违建”为由仅支持少量赔偿,委托人面临“厂房被拆却难以获赔”的困境,维权信心受挫,需打破“违建即无合理赔偿”的认知误区。
2. 合同效力与责任划分争议大:租地合同是基于招商引资政策签订,镇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参与民事合同,其效力认定涉及集体土地流转合法性、行政机关缔约责任等复杂问题,双方对合同无效的过错比例及损失赔偿范围存在根本分歧。
3. 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适用复杂:案涉土地为集体土地,集体土地用于工业建设需经法定征收转化为国有土地,相关法律规定严格,需精准论证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具体条款,明确无效事由的法律依据。
4. 损失范围与金额认定难度高:厂房建设、生产经营等投入形成的损失需全面举证,包括建设成本、设备投入、经营预期收益等,被告可能对损失关联性、合理性提出质疑,损失核算专业性强。
承办亮点:
高效切换维权路径突破困境:面对行政赔偿诉讼的不利结果,张大伟律师及时调整策略,从民事合同效力角度切入,避开“违建认定”的争议焦点,转而追究镇政府在合同签订中的违法责任,为高额赔偿打开法律通道。
直击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禁区:律师紧扣集体土地管理的核心法律规定,明确指出镇政府在未完成土地征收转用手续的情况下,将集体土地出租用于工业建设,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根本上论证合同无效的合法性,为损失赔偿奠定基础。
全面论证双方过错与损失因果关系:律师强调,委托人基于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信赖签订合同并建设厂房,自身无明显过错;而镇政府作为土地管理和招商引资主体,对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强制性规定明知,却违规签约,应承担主要过错责任。同时,清晰梳理合同无效与厂房损失的直接因果关系,明确赔偿范围。
扎实举证支撑损失金额主张:律师指导委托人收集厂房建设合同、付款凭证、生产经营记录、招商引资政策文件等证据,结合专业评估数据,全面证明厂房建设投入、经营损失等实际损失金额,有力反驳被告对损失合理性的质疑。
案件结果:
法院经审理采纳了张大伟律师的代理意见,认定案涉租地合同因违反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法院认为,镇政府作为招商引资主体,对合同无效存在主要过错,应当对委托人的合理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最终判决被告政府于限期内赔偿委托人各项损失共计五百余万元。该判决彻底扭转了行政赔偿诉讼的不利局面,为委托人挽回了大部分经济损失。
价值总结:
案件支持了投资者基于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合理信赖所产生的权益,明确政府违约或违法签约导致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平衡了政府招商引资需求与投资者权益保护。张大伟律师通过精准切换维权路径、深入法律论证和扎实证据收集,帮助委托人从“仅获赔八万元”到“获赔五百余万元”,充分展现了专业律师在复杂纠纷中灵活调整策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作用,为招商引资纠纷维权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