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
2017年,当事人在广东省某市购买一套loft公寓,与开发商签订《房屋认购协议》并支付首期款。购房时,当事人因信息误差对房屋使用面积产生误解,误以为单层使用面积为122平方米,直至收房时才发现实际单层面积仅59平方米,与预期严重不符,遂产生退房诉求。为实现退房,当事人曾于2022年自行提起解约诉讼,但历经一审、二审及再审程序,均以败诉告终,退房诉求陷入绝境。雪上加霜的是,开发商随后提起反诉,要求当事人支付剩余购房尾款,法院最终判决当事人需支付尾款及相应违约金,当事人面临房屋无法退、还需额外支付款项的双重困境,紧急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韩婧律师代理维权。
律师介绍:
韩婧律师
韩婧律师不仅在法学理论方面有着极深厚的功底,而且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自加入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尤其在行政诉讼、刑事辩护、民事纠纷、企业法律服务、侵权纠纷等领域表现出色。
案件难点:
1. 司法程序已陷僵局:当事人此前通过民事诉讼主张退房,经一审、二审、再审三次审理均败诉,司法救济路径看似已完全堵塞,再次通过诉讼实现退房的难度极大。
2. 强制执行风险紧迫:法院已判决当事人支付购房尾款及违约金,若未能及时扭转局面,当事人将面临账户被冻结、财产被查封等强制执行后果,财产权益面临直接损失。
3. 核心争议证据不足:当事人主张因面积误解退房,但购房时未留存开发商关于单层 122 平方米的书面承诺或宣传材料,仅能以自身误解为由主张权利,在民事纠纷中难以形成有效抗辩。
4. 开发商态度强硬:开发商已通过诉讼胜诉获得支付尾款的生效判决,对当事人的退房诉求持拒绝态度,缺乏协商意愿,维权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承办亮点:
跳出民事纠纷思维,开辟行政维权路径:韩婧律师重新梳理案件细节,发现开发商可能存在“销售时未如实披露房屋面积信息”的违法销售嫌疑,果断转变策略,以“开发商涉嫌违法销售”为由,向当地住建、市场监管等行政机关提起履职查处申请,通过行政监管压力倒逼开发商正视问题。
多方联动推动协商,把握谈判关键筹码:在行政机关对开发商展开调查的同时,律师主动与行政机关沟通案件进展,借助行政监管的威慑力,同步向开发商释放“协商退房可降低违法成本”的信号。同时,针对强制执行风险,律师向执行法院说明案件特殊性,争取暂缓执行,为协商创造时间窗口,形成 “行政查处+暂缓执行+主动谈判” 的多方联动格局。
精准定位争议核心,平衡双方利益诉求:谈判中,律师一方面向开发商明确其违法销售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风险,另一方面结合当事人已支付首期款、8年维权的实际情况,提出“全额退还首期款、免除剩余尾款及违约金”的合理退房方案,既保障当事人核心诉求,也为开发商减少纠纷成本,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案件结果:
在韩婧律师的推动及行政机关的协调下,当事人与开发商最终签订退房协议,协议明确:开发商部分退还当事人已支付的购房首期款,免除当事人剩余购房尾款及此前法院判决的违约金;当事人配合办理房屋认购协议解除及相关备案注销手续。从委托律师到达成退房,仅用一年时间便解决了困扰当事人8年的维权难题,当事人对结果高度满意,切实挽回了购房损失。
价值总结:
面对“多审败诉+强制执行”的复杂案件,律师需具备“破局思维”,善于跳出原有纠纷框架,从行政监管、主体违法性等角度寻找新突破口;同时,要重视“行政力量与民事协商”的结合,通过多方联动为当事人争取最优解,而非单纯追求“诉讼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