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
当事人在山西省某市某商业综合体购置临街商铺,购房时开发商以“视野无遮挡、客流直达”为卖点,出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显示,商铺门前为步行通道,无任何遮挡设施。然而收房后,当事人发现商铺正前方新增一部扶梯,连廊数量与位置也与规划不符,连廊错位阻断客流,导致商铺出租困难、商业价值大幅缩水。当事人多次与开发商、物业协商拆除无果后,当事人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张弛律师维权,核心诉求明确:拆除违法建设。
律师介绍:
张弛律师
2015年获得法语翻译硕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方向硕士在读,曾在世界百强外企任职7年,具有丰富的与政府机关沟通经验。擅长商品房买卖纠纷、征地拆迁、婚姻家事、合同纠纷/仲裁等领域。
案件难点:
1. 违规认定证据链难构建:当事人仅持有初始规划许可证附图,无法获取竣工规划认可证的审批依据及扶梯建设的变更文件;当地市行政审批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规划是否变更、变更是否合规”均未出具明确书面说明,“建设违规”缺乏权威证据支撑。
2. 行政部门推诿,程序推进受阻:律师代当事人提交《履职查处申请书》后,2024年11月当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与行政审批局为平行单位,无权处罚”为由驳回,未实质核查违规事实;2025年3月当地市政府复议责令其重新答复后,该局4月仍以“核查后扶梯连廊符合规划”为由拒绝履职,两次答复均未附核查材料,当事人陷入“投诉—驳回—再驳回”的循环。
3. 多部门权责交叉,协调效率低:扶梯建设涉及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审批)、行政审批局(竣工认可)、开发商(建设主体),三方可否:规划局称“需行政审批局确认竣工认可合法性”,行政审批局称“按规划局初始审批验收”,开发商以“有竣工认可证” 为由回避责任,相互推诿导致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承办亮点:
张弛律师围绕“证据对比破局、多方现场核查、法规精准适用”制定策略,逐一破解难点。
证据穿透式对比,锁定违规核心:律师指导当事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调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证》全套附图及审批材料,发现关键矛盾:前者明确一层扶梯位于建筑两侧、无多余连廊,后者附图中连廊数量增加、位置偏移,形成“竣工规划与初始规划不符”的铁证,反驳“建设符合规划”的辩解。
推动多方现场核查,打破行政推诿:针对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未实地核查即否认违规”的答复,律师申请复议机关(市政府)组织“四方联合现场核查”:邀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局、开发商及当事人共同到场,对照两份规划附图逐一核对扶梯、连廊的实际位置。现场直观可见的“遮挡现状”与“附图矛盾”,让行政部门无法再回避违规事实,推诿僵局被打破。
精准引用法规,强化履职主张:律师以《城乡规划法》、《市城乡规划条例》为依据,明确两点核心:一是“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即属违规,规划局有法定查处职责”,驳斥其“无权处罚”的借口;二是“竣工认可证不能替代规划审批,行政审批局违规核发认可证应撤销”,为复议请求提供充分法律支撑,避免部门以“有竣工证”为由逃避责任。
办案结果:
经四方现场核查与法规论证,当地市政府采纳张弛律师的代理意见,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原答复,并责令相关部门对当事人申请事项限期内做出处理。
价值总结:
当事人初期自行沟通时,因缺乏证据收集能力与行政程序认知,被部门推诿牵制;律师通过信息公开固定证据、推动现场核查、精准适用法规,为其打开维权通道,避免商铺价值持续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