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经典案例

成果 | 非吸案件多项程序交织 律师在6000+页证据中刷新案件突破口

发布时间:2025-09-19点击次数:

案情简介:

某公司及自然人唐某某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法院判处相应刑罚,案件进入判决生效后的刑后执行阶段。而早在刑事案件判决前,案涉公司已先行进入企业破产程序——刑事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对财产处置的要求存在本质差异,程序叠加形成复杂矛盾。更关键的是,一审判决书未对“唐某某个人财产”与“案涉公司财产”作出明确区分裁定,导致执行阶段中,委托人的财产权益面临被模糊处置的风险。为避免权益受损、争取合法退赔,委托人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陈曦律师团队介入维权。


律师介绍:

陈曦律师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刑事金融团队负责人,法学双学位,2015年起参加法律工作,曾就职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具备多年的企业法务工作经验。现为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天津某调解中心兼职调解员。

擅长领域:刑事金融案件刑民交叉领域,公司治理、土地征拆、商品房买卖、股权投资、吸收合并、破产清算及民商事、行政诉讼法律服务。


案件难点:

1. 程序交织复杂:刑事执行与企业破产程序并行,两者对财产查封、处置、分配的规则截然不同,如何在冲突的程序中界定财产归属、推动权益实现,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引。

2. 财产认定模糊:判决书未区分个人与公司财产,执行中易出现“混同处置”,导致委托人应得的退赔资金被纳入破产财产分配,或因财产归属不明无法执行,直接影响维权效果。

3. 阅卷权获取难:执行阶段,法官以“集资参与人无明确阅卷权”为由,拒绝律师的阅卷申请。而阅卷是梳理财产线索、核实案件细节的核心环节,信息获取受阻让维权陷入被动。


承办亮点:

突破阅卷壁垒:针对“阅卷被拒”,律师未被动放弃,而是从“财产认定模糊直接影响委托人权益”“需通过案卷核实财产归属”等角度,结合案件程序违法点,多次与法院沟通论证,最终凭借对程序正义的坚持,说服法官同意阅卷,为后续工作打开突破口。

深挖证据价值:阅卷后,律师对6000余页证据(含审计报告、询问笔录、资金流向凭证等)逐页分析,不仅厘清了财产流转脉络,还敏锐发现两大关键线索:一是唐某某儿媳妇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密切相关却未被追责;二是一笔8000万政府借款利息未纳入刑事追责范围,为维权拓展了新方向 。

精准制定维权策略:基于证据线索,律师为委托人构建“双路径”维权方案:针对未处置的8000万利息,通过代位权诉讼追讨;针对未追责人员,启动刑事控告,同时结合刑事谅解争取更多权益。并出具《财产分析报告》,将复杂证据转化为清晰的维权依据,让委托人直观掌握案件核心。


案件结果:

成功获取案件6000余页核心卷宗,全面掌握财产线索、资金流向及案件程序问题,为维权奠定事实基础。形成“代位权追索+刑事控告”的双轨维权方案,清晰界定了后续工作方向,解决了此前“维权无头绪”的困境。《财产分析报告》及维权方案得到委托人充分认可,案件已按计划推进,从“被动等待执行”转为“主动精准维权”。


价值总结:

本案凸显了“判决书中财产区分”的重要性,为类似“刑事执行与破产程序交织”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参考——法院在裁判时应明确财产归属,减少执行阶段的争议;同时也印证了“程序正义”的价值,律师通过争取阅卷权,推动案件事实清晰化,助力权益公平实现 。

微信图片_2025-09-23_142621_2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