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

经典案例

胜诉 | 多位业主陷烂尾困局 律师直击核心漏洞 促相关部门履职

发布时间:2025-10-15点击次数:

案情简介:

云南某市一商品房项目吸引数十位业主购置,业主们签订购房合同并支付房款后,项目却因开发商资金问题陷入烂尾,交房承诺彻底落空。多次维权无果后,业主们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陈华律师团队介入。律师调查时发现关键违法事实:该项目建设用地实为集体土地,但当地住建局却违规为开发商核发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仅国有建设用地性质的项目可办理预售许可,集体土地上的商品房销售本就不符合法定条件,住建局的行政许可行为明显违法。为推动问题解决,陈华律师团队决定针对该预售许可违法行为,启动行政查处程序。


律师介绍:

陈华律师

从事多年法律工作,具备扎实的法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强。性格沉稳,做事认真。为多家大型企业提供过法律服务,擅长民商诉讼、劳动争议、知识产权、企业征收、环保关停、商品房买卖行政纠纷等多种类型案件。


案件难点:

1. 行政机关权责推诿,查处申请遇 “踢皮球”:律师团队先向核发预售许可的市住建局提交查处申请,市住建局却以“县政府已收到相同申请”为由,拒绝履行监管职责,将责任推给下级机关,导致查处程序停滞,业主维权陷入“多头申请、无人处理”的困境。

2. 违法许可认定难,需精准锁定法律依据: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性质区分涉及复杂的土地管理法规,需明确举证住建局在核发预售许可时,是否对土地性质进行了实质性审查;同时要精准引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条款,证明许可行为的违法性,避免因法律适用模糊影响查处效果。

3. 烂尾项目关联主体多,后续处理不确定性大:即便查处申请被受理,后续还需面对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集体土地性质难以变更等问题,如何通过查处程序倒逼行政机关承担监管责任,进而为业主争取退房退款或项目盘活机会,成为案件推进的核心挑战。


承办亮点:

陈华律师团队围绕“突破权责推诿、精准法律适用”制定策略,以行政复议为关键抓手,推动案件破局:

精准定位责任主体,直击行政机关推诿漏洞:律师团队深入研究《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及当地行政权责划分,明确“市住建局作为预售许可的核发机关,是查处该许可违法行为的法定责任主体”,县政府虽收到申请,但无替代市住建局履行监管职责的法定权限,市住建局的“推诿理由”缺乏法律依据,这一关键认定为后续复议成功奠定基础。

全面固定证据链,强化违法许可认定力度:团队收集项目土地性质证明文件(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预售许可证复印件、业主购房合同等证据,对比《土地管理法》中“集体土地不得用于商品房开发”的规定,以及《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中“预售许可需审核土地性质” 的要求,形成完整证据链,清晰证明住建局核发许可时未履行法定审查义务,许可行为违法性无可辩驳。

果断启动行政复议,借力复议机关纠错:针对市住建局“不予处理”的答复,律师团队迅速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在复议申请中重点强调:市住建局作为发证机关,负有“对自身核发的违法许可进行查处”的法定职责,其推诿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同时提交完整证据链,请求复议机关撤销原答复,责令市住建局依法处理。


办案结果:

本案通过行政复议程序实现关键突破:复议机关审理后采纳了陈华律师团队的代理意见,最终作出复议决定:撤销市住建局此前“不予处理”的答复,责令其在法定期限内对涉案预售许可违法行为重新作出处理,为后续争取退房退款或项目盘活方案创造条件,业主维权终于摆脱“无人管”的困境,迎来实质性进展。


价值总结:

本案警示业主,购置商品房时不仅要查看预售许可证,还需核实项目建设用地性质(是否为国有土地),避免因行政机关违规许可陷入维权困境;遇到类似问题时,应及时委托律师锁定行政机关违法证据,通过法律程序倒逼监管纠错。

01.png

02.png

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