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28
点击次数:
案情简介:
河南某市某温泉度假酒店商品房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陷入烂尾,二十余名已购房业主不仅收房遥遥无期,多年积蓄投入的购房款也面临打水漂风险。更让业主绝望的是,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负责监管的县住建局,均对业主的诉求置之不理,维权陷入停滞。2025年6月,走投无路的业主们共同委托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李心一律师团队介入,希望通过法律途径厘清责任、推动问题解决。李心一律师团队接案后,首先明确核心维权方向:要破解烂尾困局,必须先获取项目监管关键信息 —— 包括县住建局出具的商品房预售许可文件、购房资金监管记录及资金占用证明。这些信息不仅能验证开发商预售环节是否合规,更能查明购房资金是否被违规挪用,是后续追责、推动保交楼的重要依据。
然而,信息获取之路异常艰难。业主与律师团队多次向县住建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该局却以“需现场查看核实”为由反复拖延,实则以各种借口蒙混过关,始终未依法公开相关文件。从提交申请到多次沟通协商,每一步都举步维艰。面对县住建局的不作为,李心一律师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协助业主向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主张县住建局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要求其对“商品房预售许可、资金监管及资金占用证明文件”的公开申请重新作出明确答复。
律师介绍:
李心一律师
2013年-2021年,多年来从事重大项目投融资及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包括项目(以商业、地产为主)立项、评估、可行性研究;投资分析、投融资管理。2022年通过司法考试后直接进入法律行业工作,成为执业律师。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严谨、细心,希望通过自身的法律思维及责任态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擅长领域:民商事、商品房买卖行政纠纷及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纠纷
案件难点:
1. 信息获取壁垒高,行政机关消极应对:县住建局以“现场查看”为借口拖延信息公开,既不明确拒绝,也不实际推进,形成“软拒绝”局面。业主与律师缺乏直接强制力要求其配合,只能通过反复沟通、补充材料推进,耗时耗力且效果有限。
2. 烂尾项目未纳入保交楼,维权基础薄弱:案涉项目未进入官方保交楼名单,缺乏政策层面的优先推进保障,业主维权只能依赖法律途径,而法律程序周期长、环节多,短期内难以看到实质进展,容易引发业主焦虑,增加案件推进难度。
3. 责任主体推诿,证据链搭建难:开发商失联、住建局不作为,导致项目烂尾的具体原因(如资金流向、违规环节)无法快速查明。而政府信息公开是获取关键证据的前提,住建局的拖延直接导致后续维权的证据链难以搭建,陷入“无信息→难维权→难推进”的恶性循环。
承办亮点:
精准锁定“行政不作为”核心,突破信息公开僵局:李心一律师团队未陷入与住建局的“无效沟通”,而是紧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明确县住建局“以现场查看为由拖延公开” 的行为已构成行政不作为。团队整理出“申请提交记录、沟通录音、住建局未答复的时间节点”等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为复议主张提供坚实支撑。
以复议为突破口,倒逼行政机关履职:针对住建局的消极态度,团队果断选择行政复议路径,而非直接提起诉讼—— 既符合“行政救济优先”的法律原则,也能通过复议机关的层级监督,更高效地推动住建局回应诉求。在复议申请中,团队清晰论证“业主申请公开的信息属于法定应公开范围”“住建局拖延行为违反法定义务”,直击问题核心,避免陷入程序争议。
稳定业主情绪,同步推进维权与信心建设:考虑到业主因项目烂尾、维权受阻产生的焦虑,团队定期召开线上沟通会,同步案件进展、解释法律程序,让业主清楚“每一步行动的目的与意义”;同时明确告知“信息公开是后续维权的基础,当前复议推进虽慢但方向正确”,缓解业主急躁情绪,确保业主始终配合案件推进,形成良性互动。
办案结果:
复议机关经审理后,充分采纳了李心一律师团队的代理意见,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认定县住建局对业主以“现场查看”为由拖延答复、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法定职责,属于行政不作为;责令县住建局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针对业主的信息公开申请重新作出书面答复。业主们对此次复议结果高度认可,虽清楚后续维权仍有挑战,但明确表示“看到了法律的力量,对接下来的维权更有信心”,对律师团队的专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价值总结:
本案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烂尾楼维权中行政机关信息公开不作为”提供了清晰的破解路径 —— 当业主面临开发商失联、政府推诿的双重困境时,可通过行政复议等法律手段,聚焦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以“不作为”为突破口倒逼其公开关键信息,为后续查明烂尾原因、追责违规主体、推动保交楼奠定基础。



